關於亞太全民基本收入協會
。
AUSTRALIA: Basic Income Guarantee Australia (BIGA)
Website: www.basicincome.qut.edu.au
Facebook: Basic Income Guarantee Australia
Coordinator: Gregory Marston (greg.marston@qut.edu.au)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and Social Work
Faculty of Health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Kelvin Grove Campus
Victoria Park Road, Kelvin Grove, QLD, Australia 4059
Tel.: +61 7 3138 4767
Fax.: +61 7 3138 3369
CHINA: BIEN China
INDIA: India Network for Basic Income (INBI)
Facebook: India Network for Basic Income
+91 789 3033 728
Contact Person: Sarath Davala (sarathdavala@gmail.com)
INDONESIA: Indonesian Basic Income Guarantee Network (IndoBIG)
facebook page: Basic Income Indonesia
twitter: @BasicIncomeINA
email: indobignetwork@gmail.com
founder & coordinator: Yanu E. Prasetyo ( yanuprasetyo85@gmail.com)
JAPAN: BIEN Japan
Website: http://tyamamor.doshisha.ac.jp/bienj/bienj_top.html
Coordinator: Shinji Murakami (shinji.murakami [at] staff.kanazawa-u.ac.jp )
NEW ZEALAND: Basic Income New Zealand Incorporated (BINZ)
Email: binzcontact@gmail.com
Website: www.basicincomenz.net
Facebook: Basic Income New Zealand
SOUTH KOREA: Basic Income Korean Network (BIKN)
Website: http://basicincomekorea.org/
E-mail: basicincomenet@gmail.com
Facebook: 사무
Representative: Nam-hoon Kang (kangnamhoon@gmail.com)
TAIWAN
Email: taiwanbasicincome@gmail.com
Chairman: Tyler Prochazka
Executive Committee: Jiakuan Su, Rita Liao
創辦人
徐萍是台灣UBI運動的主要代表人物。
曾是美國職業音樂會的鋼琴演奏家。在生命中最黑暗的時刻,被迫接受工作以獲得穩定的薪水,深切的手指造成永久性麻痺,讓她永遠無法繼續她作為鋼琴家的職業生涯。然而,根據這一經驗,徐萍很快意識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工作環境是多麼不穩定,以及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必要性,以確保再沒有人像她這樣曾經被社會遺忘。
17年後,她回到台灣推動與介紹真正的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作為台灣UBI運動的國際聯繫的主要窗口,她的主要成就是在2016年在韓國首爾全球基本收入高峰會上發言,將台灣連接到基本收入地球聯盟成為這個國際大家庭的一員。在此之前,徐萍已經為基本收入運動不眠不休地將數百個相關影片翻譯加上中文字幕。徐萍在正式成立亞太全民基本收入協會之前一直以UBI Taiwan作為名號,參加在韓國和日本以及美國,明尼蘇達州,佐治亞州和紐約等城市舉行的會議。一直到2018年9月16日,她成立了UBI asia Pacific 亞太全民基本收入協會(N.P.O.)非營利社會團體機構,正式立案在台北成立,目標視聽眾鎖定在全球華語讀者。

徐萍
創辦人
亞太全民基本收入的社交媒體平台

亞太全民基本收入協會臉書粉絲專頁
主要通過我們不斷更新內容的YouTube頻道和Facebook頁面來吸引亞太地區的觀眾。 大多數內容都已加上翻譯中文。 歡迎光臨頻道!
更多的UBI訊息在這裡
無條件/全民基本收入是無條件是由政府發放給所有人的定期現金,無須經濟情況調查或工作要求。
也就是說,無條件/全民基本收入具有以下五個特徵:
- 定期:定期(例如每月)支付,而不是一次性補助。
- 現金支付:它以適當的交換媒介支付,允許接收它的人決定他們花在什麼上。 因此,它不是以實物形式(例如食物或服務)或限制在專用於特定用途的代金券。
- 個人:它是基於個人支付的 – 而不是以單位比如說: 家庭。
- 普遍性:支付給所有人,無需經過測試。
- 無條件:無需工作或表現出工作意願即可獲得報酬。
更多关于UBI(英文):
1.甚麼是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
2.為什麼徐萍要在台灣倡議實施全民基本收入?
徐萍迅速意識到一般人的生活不穩定,實施無條件全民基本收入的重要性,可確保沒有人像她一樣,經歷被國家社會福利制度遺棄的無助。2016年徐萍自美國返回台灣,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將基本收入的理念介紹進入台灣。在美國生活十八年的生活經驗,看到現存社會經濟制度因為科技進步造成的結構失業問題日益嚴重,連美國這樣的號稱全球最富有國家也面臨無計可施的面臨中產階級逐漸消失破產景況,人們正在經歷世界上最大的技術轉變如不尋求正確措施因應將可演變成重大人類文明災難。
反觀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傳統產業, 無力轉型企業不但以降低勞力成本進行毫無人道考量的低薪高工時, 而政府的勞工政策偏向資方不公義, 高房價低工資長工時被稱之為 “過勞之島”從離開台灣時的”美麗寶島”儼然成了”鬼島”。幸運的是, 台灣是一塊充滿生命力的小島,人民勤勞又善良,徐萍深信恐懼匱乏心態才是造成人的醜陋行為的原因, 而全民基本收入能夠減緩這種恐懼匱乏的心理進而改善社會的氛圍,任何改革都需要從核心問題解決, 讓每個人對生活有安全感才是最重要的製造和諧善良幸福的答案。
3.不工作還能領錢? 好奇怪?! 這不是鼓勵養懶人嗎?
我們先來看看所謂的「工作」是甚麼?如果你對工作的定義只定位成是「賺取收入的方式」,那麼你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概念就會很有偏見。
我們可以思考一下:
家庭主婦在家帶孩子照顧長輩,算不算 「工作」?
退休的人出來做義工、當志工,算不算 「工作 」?
你辭去原來的給薪工作,回家照顧生病的家人,算不算 「工作 」?
將自己的精力貢獻給自己所愛的人、事、物,那算不算 「工作 」?
如果以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全民基本收入」的宗旨是支持每個人去作自己所熱愛的工作,去學習自己所熱愛的科系,就算這份工作只是去陪人聊天、就算這科系未來沒有前途,只希望那是每個人生命所熱愛、喜歡及興趣的工作,而不是不工作、不學習。
人活著就一定要呼吸空氣,就一定要吃喝拉撒睡,這是一定必要的基本生存條件。但在人造的金融體系的世界裡,吃喝拉撒睡甚至呼吸乾淨空氣,都是需要用金錢購買,才能滿足這項基本人權。
而這個人為的人造條件,卻是在要壓迫家庭裡的每個成員,都得外出去工作、持續工作、不斷的工作,才能免強滿足生存所需。不幸的是,家庭的愛與美滿,正被這種的觀念壓迫到分崩離兮。
大家族的家庭互助結構已沒能得到鞏固,使得小家庭深陷老無所依、幼無所托,捉襟見肘的泥沼中。小家庭瓦解後的單親家庭,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的,造成更多低落的生活品質。從城市到小鎮,鄰里家戶不相往來,每個人像似活在孤島、籠子中,各過各的生活。
大環境的錯誤觀念思維方式,已經完全難倒我們的生活。造成以上的這些原因,不就只是一份維持生活所需的收入嗎!?
「全民基本收入」求的只是讓人們在金融體系世界裡,擁有基本生存生活條件,並能好好的活下去的權利而已,避免人們因匱乏的恐懼,受到自己完全不愛的工作所奴役,避免孩子被強迫去唸所謂「有錢途卻沒生趣」的科系。
一直追求高經濟發展的我們,可以自問自己,我們現在此刻的生命生活品質,有隨著高經濟發展的成果而過得更好嗎?在那麼多年追求經濟發展後的現在此刻,我們不用勞力來賣命工作,換取金錢去消費的話,依舊是連吃喝拉撒睡,甚至呼吸清吸空氣的權利都沒有的!
我們從來都沒有過的更好!
我們在人造金錢的世界中生存,從來都只是深受金融體系迫害剝削的奴隸。
4.台灣要實施的錢從哪裡來?
根據台灣的年GDP 台灣絕對有能力發放UBI
UBI的預算不是憑藉政府國庫有多少錢
而是我們國民的生產能力
另一種方式是透過開徵增值稅
讓所有交易或是資金的移動都能夠抽取進入國庫
貨幣交易越來越普遍的時代趨勢
以上兩種財源發放之後
主要會花費在國內民生消費市場
隨著徵收消費增值稅又回到國庫裡
如此擴大貨幣的流動循環
讓目前以消費為主的經濟體系得以穩定持續
5.全民基本收入的好處是甚麼?
全民基本收入將以許多積極的方式改變社會,證據表明這一點。試驗展現了各種好處 – 一些預期的也有些令人驚訝。以下是其中一些:
UBI鼓勵人們找工作:
許多當前的福利計劃在受益人找到工作時會福利會被取消,有時會使他們的經濟狀況比他們受僱更糟。UBI適用於所有成年人,無論其就業狀況如何,因此接受者可以自由地尋求額外收入,而大多數人都這樣做。
UBI減少了官僚主義
沒有附加條件的覆蓋範圍,確定誰符合條件更簡單,管理福利的成本大大降低。
UBI增加了工人的討價還價能力
因為有保障的無條件收入使他們能夠對剝削工資和濫用工作條件說不。雇主不能把工人逼迫得太過分。
UBI增加了創業精神
因為提供了公司早期創業維艱時期的基本需求,並在企業失敗時充當安全網。還為您提供更多的消費者,因為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美國羅斯福研究機構發現,UBI將創造460萬個就業崗位,並使經濟持續增長12%。 UBI 將成為新技術,創業和創造力的最大催化劑。
(併入“UBI改善身心狀況”
UBI幫助人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研究表明,處於經濟不安全困境的人的認知能力降低,長期資源「稀缺」,大腦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就會全力支持「生存」的這個行為,使得其他的感知能力下降、長期規劃的能力喪失。
大腦灰質的多寡與社經地位層呈現正相關,大腦灰質較多,不只在情緒穩定上較好,記憶與學習能力也會較高。貧窮並不是因為笨,所以才做出爛決定,而是因為身處在任何人都會做出爛決定的情境中。
UBI改善身心狀況
隨著經濟安全的提高,人們不太容易出現心理壓力,精神疾病和自殺行為。在加拿大進行的UBI實驗中,住院率下降了8.5%。因為它減少了匱乏感,貧困和金融不安全的狀況,而這些問題,正是數百萬人的主要壓力來源。
UBI增加藝術品創作、無償志願者
非營利性工作和照顧親人,對於市場性不高、沒有太多市場獲利的勞務、義工志願服務工作,能夠以全民基本收入繼續支撐熱情。
UBI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效率
只有少數的勞工,會被困在一個不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國民生產力將得到提高,因為人們將能夠尋求高品質的工作,並對這樣的工作感到滿意。
UBI實施能夠減少家庭暴力
虐待兒童,經濟壓力和衝突源來改善關係。它確保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種樂觀的感覺,並具有擺脫虐待關係的流動性。
令人驚訝的是,穩定的資金來源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如果我們採用全民基本收入並使其成為現實,我們可以在台灣透過公投創制,現在是人類歷史上最富有,技術最先進的社會。是時候改變台灣苦情的社會氛圍了。
6.有任何證據來支持全民基本收入嗎?
世界各地無條件現金補助的實驗,已被證明是減少貧困最成功的方法之一。那些擔心現金接受者將使用在毒品或酗酒,停止工作或生育更多孩子,都被世界銀行證實這些人所擔憂的行為,並沒有發生。
自1998年以來,共發表了461篇關於該主題的研究論文。你可以在本協會網站上閱讀到更詳盡的文字。在過去的50年裡,已經研究了30多個現金轉移計劃。
以下是許多成功的實驗案例: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Mincome”實驗(減少住院治療,減少工作時間)
納米比亞大型試點項目(減少犯罪率,減少輟學率和改善健康狀況)
直接給肯尼亞(增加資產和營養,不改變毒品或暴力)
數據很清楚 – 給人們錢可以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暫時把這些數據放一旁, 為自己思考一下。假設每月可額外增加一萬塊台幣?你會做什麼?你的家人和朋友會做什麼?
全民基本收入將確實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我們需要勇氣跨出去和並願意關懷及投資在每個人身上。
7.從來沒聽說過全民基本收入這是從哪裡來的想法? 有那些人支持?
早在1918年,UBI和類似的現金計劃在工業革命期間就開始在20世紀中期開始發展。隨著發達國家的生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這一想法重新浮出水面,得到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如米爾頓弗里德曼和FA哈耶克。
20世紀60年代,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與超過125位大學的1000多名經濟學家一起給予了他們的支持,他們簽署了一封致尼克森總統的請求收入保障的信。
1970年,尼克森總統通過了美國眾議院,將保證收入下限的想法推入了一項法案。它在參議院被杯葛,因為民主黨尋求更高金額的保障收入。
今天,這個想法得到了馬克扎克伯格,羅伯特賴希,伊隆馬斯克,比爾格羅斯,理查德布蘭森,Ta-Nehisi Coates,Noam Chomsky,保守派卡托研究所(註)以及許多其他人的支持。
全民基本收入並不新鮮 – 這是一個古老的想法,只是現在時機到了!
(註解:關於卡托研究所的理念深扎於約翰·洛克和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傳統。卡托的學者經常從許多不同哲學和宗教的角度來探討各種議題,舉例而言,2005年一本由卡托的貿易政策研究部門學者Dan Griswold發行的小冊子,便從基督教的觀點申揚個人自由的立場]。卡托研究所的政策分析家Will Wilkinson也曾主張以綜合哈耶克與約翰·羅爾斯理論的方式來替自由原則辯護。
三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學者對卡托研究所的理念有特別深刻的影響,米爾頓·佛利民首先提出了教派自由選擇制度(School choice)的概念,之後便成為卡托教育自由中心一直提倡的政策。佛利民也影響了卡托研究所在其他許多議題的立場,包括了貨幣主義以及停止徵兵和反毒政策的理論。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所提出的自願秩序概念以及強調價格機制的重要性也對卡托研究所的許多學者有深刻影響。詹姆斯·M·布坎南在公共選擇學派上的理論也影響了卡托研究所對政府的各種計畫和政策提出的深刻批判。)
7.2 哪些人支持全民基本收入?
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67):“我現在確信最簡單的方法將證明是最有效的 – 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是直接通過現在廣泛討論的措施來廢除它:這個方法就是保證收入。”
理查德尼克森,1969年8月:“我建議的是聯邦政府在每個無法照顧自己的美國家庭的收入 – 無論在美國哪個地方都可以生活。“
米爾頓弗里德曼(諾貝爾經濟學家),1980年:“我們應該用現金的單一綜合收入補充計劃取代不具效益的特定福利計劃 – 所謂的負所得稅。 這將使我們現有的福利制度如此低效率和不人道地做得更有效和人道。“
伯尼桑德斯,2014年5月:“在我看來,每個美國人都有權享有至少最低生活標準。 。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實現這一目標,但這是我們應該努力達到的目標。“
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2016年10月:“隨著人工智能得到進一步整合,社會可能變得更加富裕,生產和分銷之間的聯繫,進一步減弱人們的工作量和以及收入。 。我們將在未來10年或20年內就無條件免費收入進行辯論。“
依隆馬斯克2017年2月:“我認為我們最終將獲得全民基本收入。 。 。這將是必要的。 。 。那些機器人無法做比人更好的工作將越來越少。我想說清楚。這不是我希望會發生的事情;
但是這是我認為可能會發生的事情。“
馬克扎克伯格,2017年5月:“我們應該探索”全民基本收入”,以便每個人都有嘗試新想法的緩衝踏墊。“
8.我們為什麼現在需要全民基本收入呢?
光是卡車司機就是29個州中最常見的工作,有350萬司機 – 其中94%是男性 – 還有1200萬工人在全國各地的物流中心和車站提供駕駛服務。當自動駕駛開始後,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和技術轉變,我們的現存架構無法跟上轉變的速度。 如果沒有全民基本收入,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由軟體程式,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去執行,我們將看到就業機會正在萎縮及大量流失。
當人們沒有錢可消費時,市場便不能正常運作。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幫助人類當今社會,度過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自動化浪潮轉變的關鍵一步。
反觀台灣的真正能夠領到低收入戶補助的只有百分之1.5 這個數字與鄰近日本香港新加坡的百分之19 到 22 的貧窮指數是完全脫離現實的。隱性貧窮在台灣的問題與現況低薪長工時過勞島, 台灣人的悲情文化多來自於對於貧窮與人生宿命與消極,條件式的控管造成反而造成更多舞弊以及給予熟稔遊戲規則的有心人士把玩,傳統保守思維下的政府不斷推出與時代趨勢相反不但落後且無效率的政策,加上面對全球化經濟以及科技進步帶來的衝擊,現行社會框架面臨巨力震盪所帶來的不安犯罪率以及經濟壓力造成的精神病患以及自殺率攀升,不光是台灣政府束手無策,許多原本被視為先進的社會福利國家也面臨結構性失業的的挑戰,原本倚靠所得稅為稅基的社福系統也即將過期,這股人類面臨第四度工業革命的挑戰,將是前所未有的,不能再倚靠二十世紀機器取代獸力時期的思維與規則來處理人力的淘汰。
9.UBI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衝擊?
想像一下假設台灣的偏鄉,給予全民基本收入,將為社區帶來額外收入,其中大部分將在當地的市場、商店、餐館消費,促進經濟繁榮。
然後再想像一下,在全台灣各城鎮的每個社區,無論大小,都發生相同的情況,就是人人在當地的商店、餐館消費。這麼一來,各地的社區將擁有充滿活力的地方經濟,創造更多僱傭需求並開闢新的業務,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全民基本收入的資金直接注入台灣的內需市場 這才是真正促進繁榮的酵素。 無法跟大財團拚搏機械化轉型的中小企業,也會因為全民基本收入的實施,不需要承擔過高的薪資,因為人人都有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反而可以兼職或是較低的薪資用的真正願意樂於受雇的員工,一筆穩定的無條件全民基本收入,給予人們更多議價空間與雇主或房東談判,人們真正達成共同協議,而非一方被剝削或匱乏恐懼下被迫承諾。
10.不會造成加劇通貨膨脹嗎?
一些公司可能會因為擁有更多購買力的人來提高價格,增值稅也會略微提高價格。但是,公司之間仍然會存在競爭,這會使價格受到抑制。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將繼續降低允許這樣做的大多數商品的價格(例如,服裝,媒體,消費電子產品等)。
我們目前經歷的主要通脹是由於政府監管或不適用而未實施自動化的部門 – 主要是住房,教育和醫療保健。真正的問題不是全民基本收入,而是技術和自動化是否充分容許降低不同行業的價格。(目前主要造成貨價上揚價格居高不下主要是房價教育和醫療)
通貨膨脹的原因是由於政策執行不彰,以及一些傳統產業來不及轉型所造成的,全民基本收入不會引起未來的通貨膨脹,而是依據未來自動化程度是否能夠舒緩,這些目前價格花費居高不下的項目才有辦法讓價格下降,這靠市場供需和政策來解決的問題 。
譯者註: 全民基本收入的美國財源是以現行社福預算加上增收百分之十的加值稅,
11.人們不會將錢花在毒品或酒精這些蠢事上嗎?
這是一件非常弔詭的事情: 多數人們渴望向成功的”富人”思維, 然而真的成”富人””成功”了嗎?
然而卻粗暴地恣意地解讀”貧窮” 恣意地下不公義的批判,貧窮的弱勢需要政府伸手援助時,卻需要被視為罪犯般地審核羞辱。貧窮人沒理由連休息喘口氣也被批判, 富人則有權利可以享有度假不工作的權利? 非要成為富有才會被當作是人看待?
人們經常以為造成貧窮的原因是因為犯錯, 事實上是因為匱乏的處境造成短視的行為犯錯!
貧窮是犯錯的”因” , 不是”果” 。當人們擁有更大的經濟保障時,或是財務安全感時,下正確決策判斷力已被證明有所改善。 為人們提供資源將使他們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來改善他們的處境。 正如荷蘭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所說,“貧窮不是缺乏品格。 這是缺乏現金。“
12.人們不會就此停止工作了嗎?
這個問題也許應該這樣問: 你會不會辭去目前的工作? 如果你喜歡目前的工作, 也許你不會辭去。 如果你不喜歡目前的工作, 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給了你一個機會轉業,或是慢慢找到有熱情的工作。 因此人們會停止急就章地找到勉強可以餬口的工作。 而不良工作環境或是雇主就無法以生存威脅來逼迫員工就範, 相反地說,好雇主會因為有了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的實現,以更少的起薪雇用到有熱情的員工。 換句話說,全民基本收入是一面照妖鏡 : 好工作好環境好雇主,
得以順利以較低人力成本付出得到適用人才。 而苛薄的老闆或是靠剝削勞力工時的工作,大概就會隨之淘汰!! 但是老闆們也同時會收到全民無條件基本收入,也許可以考慮退休了,不需要在錙銖必較地算計了!!
假設台灣地區的公民每人發放一萬台幣(提醒: 這是假設打比方說,而非倡議此確定金額) 適當的發放金額可以再經過全民的公開討論,幾乎不足夠在許多地方生活,當然也不足以完全負擔或更優渥的人生享受。 為了有意義地提升生活品質,人們仍然得需要出去工作,不論兼職或是喜歡的零工,必須賺取更多的收入才行,基本收入僅能維持最基礎的生活保障。
不需要徵詢其他人的意見, 你會不會停止工作? 如果答案是不會? 為什麼假設其他人會?!
13. 單一標準的UBI如何應付城鄉物價不同的差距?
根據台灣的現況來看 許多人離鄉背井集中在大都市期待工作就業機會的比例,造成的我們常見到的過年過節返鄉人潮,高速公路上的擁擠與鐵路一票難求的造成的壓力,這些都是社會經濟架構失調的結果。 搬家需要大量的資金預付款,而人們則越來越需要現金。 隨著人們尋求新的環境和機會,UBI將使人們和家庭更具自由搬遷的能力,並改善勞動力市場的活力。
UBI也能使許多偏鄉社區經濟再度活絡起來,因為人們在某些地區以較低的成本即可維持生活,因此不會搬遷至物價更高的大都市。而還保持自然生態優美的鄉間,不會因為拚經濟考量被迫犧牲掉原本應該保護的天然美景,企圖以觀光引來人潮糟蹋自己的家鄉。
無線網路時代的的普及,很多人可以透過網路就可以工作與世界接軌聯繫, 我們還需要大量人口集中在擁擠的城市嗎? 許多將幼小的孩子交給鄉村的祖父母的撫養照顧,年輕夫妻與孩子分離在城市打拼,UBI更可以幫助家庭靠近互相扶持而以家庭為重,不需受限於就業機會。
14.為什麼你連富人也給予全民基本收入?
基本收入之所以不排富,是因為富人領了全民基本收入後,又因為稅制上的設計又繳回了國庫,有領跟沒領一樣,而富人的消費購買力屬高端,專買豪宅、名車、鑽石…這種高單價的奢侈品,政府透過徵收屯積稅、奢侈稅及消費稅….有的沒的,有錢人於是繳了萬萬稅。與其設定收入門檻透過官僚審查排富,不如直接無條件發放,這樣行政成本還比較省呢。
15.我們難道不能重新給失去工作機會的人職能訓練就好了?
反觀台灣的情況,許多面臨失業風險的勞工,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不具備強壯的體力及新技能,當中許多人邁向衰老且有身體上的病痛,再培訓將很困難,許多雇主更願意僱用身體力壯的年輕員工。
全球可以綜觀的事實是,科技進步底線的突破一直往前 – 當有人通過再培訓計劃時,他們接受再培訓的工作內容,可能已經被新技術淘汰或轉型自動化。科技將越來越進步。任何再值得培訓的領域也很難追趕得上科技發展。如果大賣場關閉,零售人員會接受再培訓嗎?改行當客服人員怎麼樣?
雖然培訓計劃是一個好主意,但我們應該承認,即使我們知道工作被科技取代正在發生,在歷史上也創新高。在一系列行業中重新培養求職人口是不現實的,無法解決新技術造成人力被取代的問題。機械化的程度遠超過人力能夠追上,機器人全年無休的穩定性,機械化的程度涵蓋範圍是雇用人力無法承擔的,人力需要福利保險休假, 試圖以人力跟機械產能拚搏的思維需要調整了!
16.我沒看到機器人在台灣啊,太緊張了吧?
只要回想一下二十年前無線網際網路或智慧手機沒有上市前的日子跟現在相比,
我們的腦袋不該還沿用上個世紀的思維, 這好比以科舉時代的老舊觀念來解決現在的問題。
我們正處於自動化的第四波。 自2000年以來已經取代了400萬個製造業崗位,自動駕駛的大卡車已經在科羅拉多州遞送貨物了。 十分之一的美國工人從事零售業。亞馬遜讓美國許多城鄉的購物中心倒閉歇業 當地政府因為收不到稅租而接近停擺,甚至有些國家開始用遙控器直接運送物品到家門口。 如果我們再等下去,我們就會來不及了。在失業危機全面展開之前,現在是讓全民基本收入成為現實的時候了。太多人還未經歷親眼見到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當我們說機器人來了, 腦海只有科幻電影中的景象,很難與現實連結。
17.如果全民基本收入這麼完善 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
一個健康的社會經濟需要強大的中產階級, 這樣的消費購買力才是促進經濟景氣的永續,當國家政策相信錯誤的意識形態,是很容易傷害民生經濟的,我們還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寧願相信給富裕的公司提供資金,並希望他們能夠產生涓滴效應 ,顯然我們對企業的信任比自己更多。 這是我們必須改變的。我們必須賦予我們的人民權力,並從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重建我們的經濟。
19.這不是社會/共產主義嗎?
UBI 不是共產分配制的那套玩意,實際上,UBI 非常適合資本主義,預計八年內經濟將增長2.5兆美元。
實際上,UBI對於自動化浪潮和結構性失業所引發的危機之下,能夠繼續維持資本主義運作是必要的。 市場仍然需要消費者購買企業生產的商品。
全民基本收入是資本主義遺落那塊拼圖,是人們不會跌落的一個安全網。
20.雇主不就開始少付薪資了嗎?
若以經濟發展歷程類似的南韓來比較,可以發現南韓的基本工資呈現穩定成長,與台灣的不自然波動大不同,甚至在台灣凍漲的十年內一舉超越台灣。難道,韓國沒受到亞洲金融風暴波及嗎?
若考量是否能滿足勞工生活所需,以象徵一個地區生活成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來比較,則能發現儘管兩國增減幅度不同,但漲跌狀況卻相似。不過,韓國的基本工資並不像台灣長年凍漲,大部分呈穩定成長。
倘若根據ILO最低工資的精神來試算來算,2015年基本工資應為28,861元,比同年基本工資高出44%。由此可知,目前基本工資偏低,凍漲的那十年功不可沒。
凍漲理由,包括亞洲金融風暴、產業外移,或因「經濟不景氣」而遭行政院否決,總歸一句話,就是政府說了算。也就是當政府高興時可以調,不高興則隨時可以否決基本工資審議會的決議。
有了基本收入,就不用看政府及老闆在那邊喊價,人們自然會去做想做的工作 – 比如做家教,運動員或藝術家 – 可能收入不高。 有了基本收入,人們不想做的爛工作,實際上必須支付更高的薪水徵人,因為我們不一定得接受這份工作才能生存。
沒人要做的爛工作,如果雇主給的薪水太少,可能會請不到人,你說是不是?
就台灣的景況而言, UBI 像是一面照妖鏡。 好的雇主工作環境佳的,UBI 讓你找到真正有熱情的工作夥伴而不需花高薪。而那些禁不起時代考驗的慣老闆無法再以剝削勞工獲利的,也可以領取UBI好好地從惡性循環抽離,對整個社會都是好的影響。當勞權不被保障, 最低薪資工時爭吵不休, 勞檢單位疲於奔命時,台灣政府是該盡快實施UBI 了!
21. 有人問: 我總覺得"不工作就領收入"是不道德的?
很顯然地您具有非常強烈的道德感,特別是你認為自己道德的“正確性”,所以我當然不會試圖改變你的想法,或者強調指出一個人所需要生存的”基本收入”如何被看作是你眼中的某種”道德”
一個人因為種種不幸造成的失能失業
而政府的補助審核一再刁難
無親無戚 或者眾叛親離的人(最可惡的就是這種批判”可憐之人必有可惡之處”) 你最好祈禱哪一天不是你落入困境!
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想問你以下的問題
問題1:你是否同意道德不是絕對的,而是存在於一個範圍內的東西,這樣事物不一定總是對或錯,而是對與錯的程度,有些事情比其他事情更正確或更錯誤?
這種思維的最普遍的例子是面對偷竊和挽救一個家庭成員的生活之間的選擇的想法。竊取食物或藥物是錯誤的,還是讓你的家人遭受痛苦或死亡更加錯誤?
現在,我不知道你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但如果你確實認識到某些事情比其他事情更錯誤,那麼基本收入的問題就變成“基本收入是否比_____更錯誤或錯誤?”
這緊接了下一個問題。
問題2:你能否有任何工作和不工作之間的其他選擇,再回到像上面的例子一樣,你做出錯誤的選擇(不是在勞動力市場上工作以賺取收入),也許還是更大的錯誤?
如果你認為以上都沒有任何一個適用於你,那麼你大可繼續相信工作的絕對道德正確性和不工作的道德錯誤吧。但是,如果你認為其中任何一個都可以適用,並且工作的道德錯誤可能超過不工作的道德錯誤,那麼或許可以提供一個讓人們有條件不工作的選擇?
比方說如果你面臨以下選擇:
為那些傷害甚至殺死你愛的仇人工作
為一家銷售毒油的公司工作
為在您的後院傾倒有毒廢物的企業工作
與讓你的生活悲慘的同事一起工作
領奴隸工資不足以滿足您的基本需求
正在從事一份你喜歡但無工資的工作,儘管你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但卻無法生活
做一份會短命的工作,比如呼吸石棉和保證癌症
在無法避免上述任何一項工作或情況之前你會不會感激還有最後的選擇?
如果這種選擇所起的副作用是直接導致每個人突然賺取的收入大於任何不工作的人,那麼這是否能改善目前工作收入與不工作的人得到相同的人處境?那是否一個讓現今的工作與收入的失調處境更對或更錯的例子?
如果,有人可以獲得10000台幣不工作,而工作的人的工資比現況增加一倍或是更多
如果能夠選擇”不工作”的另一個副作用是,它直接導致那些強佔職缺,尸位宿餐或無能的人硬卡位只是想領薪水的人,有退出職位的選項,同時也使那些真正有熱情想要工作的人適得其所,但苦無空缺來填補這些相同的工作,然後這些工作實際上是快樂地完成和完成,而不僅僅是假裝工作尸位素餐或做得很痛苦又不適任,這是不是一個比我們現在正確多一些或錯誤較少的例子?
我們是否想要讓某些人佔了職缺中什麼也不幹,同時阻擋那些想要真正工作的人?
如果你能夠考慮所有這些問題,但是你還認為基本收入與其他任何東西相比有多麼錯誤和之前相比仍然感覺一樣強烈,那就算了,我不想改變你的想法。我也不會批判你。
但是,如果你能夠考慮所有這些問題並且感覺不道德感不再那麼強烈,那麼可以得出結論認為無論這個理念實現有多麼遙遠,你自己都不希望被迫在你的眼中的道德觀裡做更錯誤的事情如果你挑一份工作是做違反道德的事 這個適不適合你的道德觀? 所以道不道德跟工作不工作求基本生存根本是兩碼事,這是你對基本收入的理念和對支持基本收入者的批評時,需要三思的事情。
1. 甚麼是全民基本收入?
楊安澤將在2020年的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以全民基本收入作為競選政見。他為美國提出的全民基本收入是一套保證金,每月1000美元,或每年12,000美元,給所有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是的,這意味著你和你所認識的每個人每月無條件地從美國政府得到1000美元。
2. 為什麼楊安澤要在美國實施全民基本收入?
隨著技術的進步,工人們將能夠停止做最危險,重複和無聊的工作。這應該讓我們感到興奮,但如果美國人沒有收入來源 – 沒有能力支付雜貨,購買房屋,節省教育費用或者有信心地成立家庭 – 那麼未來可能會非常黑暗。我們現在的勞動參與率僅為62.7% – 創幾十年來的新低,目前工作年齡的男性有五分之一失業。隨著自動駕駛汽車和其他技術的問世,這將變得更加糟糕。
安澤版本的全民基本收入由簡單的增值稅資助 -將保證所有美國人都能從自動化中受益,而不僅僅是限於大公司。全民基本收入將在能夠在找到更好的工作,自行創業,回到學校,照顧我們的親人,為我們在預備努力的事業之前,提供資金來支付美國人的基本日常開銷。
有關為什楊安澤為什麼如此強烈地相信全民基本收入的原因,請閱讀於4月3日出版的“正常人之戰”一書。
3. 那些人能夠從楊安澤的政策中受惠?
除了已經有的既得收入以外,你的收入再加上這1000 元,你會拿來做什麼? ( UBI是不分你的經濟狀態發放的) 讓我們來看看究竟會怎麼樣?
4. 這筆全民基本收入的財源從何而來?
增值稅(VAT)是企業生產的商品或服務的生產稅。這是一種公平的稅收,那些大公司會雇用專業會技師來避稅的手段將無所遁形,在這種增值稅制下很難逃避應繳的稅,這才是真正的賦稅公平。增值稅並不是甚麼新玩意。世界上193個國家中有160個國家已經有類似的增值稅,包括平均增值稅為20%的所有歐洲國家。
(譯者註: 以消費購買服務或商品來課稅是比較公平的稅制,有消費能力的負擔更多的稅,以往這樣的稅制在美國遭法令抵制因為認為會抑制消費,但是就目前的生態環境 不需要再鼓勵無謂消費與鼓勵浪費)
全民基本收入的財源,有三個來源:
1.目前的經費預算支出
目前美國每年在福利計劃,食品券,殘疾等方面的花費在五~六千億美元之間。這比運算的涵蓋已經降低了普遍基本收入的成本,因為已經領取福利的人可以選擇,已經有領取社會福利救濟補助金的如果超過這 1000 美元,可以選擇不領取基本收入,兩種方式挑一個比較對他們有益處的。
2.增值稅
美國的經濟規模大到有19兆美元,僅在過去十年就增加了4兆美元。增值稅在半個歐洲就產生8000億美元的新收入。隨著技術的提高,增值稅將變得越來越重要,因為您無法從機器人或軟件中收取所得稅。
3.新收入
將錢投入美國消費者手中將會增加經濟。羅斯福研究所預測,經濟將增長約2.5萬億美元,創造460萬個新就業崗位。這將從經濟增長和活動中產生大約500-6000億美元的新收入。
我們目前在醫療保健,監禁,無家可歸者服務等方面花費超過一萬億美元。我們將節省1億至2千億美元,因為人們會把自己照顧好並減少進入急診室,監獄和街道,並且通常會更具功能性。
UBI的直接發放可以省去許多管理機構的行政成本,管理人事成本這才是主要讓國家負擔沉重的開銷,遠超過實際發放給窮人的金額預算,向貧困家庭的父母發放1美元,除了節省國家管理支出外,還增加經濟成長 ,這兩頭加起來的好處高達7美元。( 損益效率是七倍)
5. 全民基本收入的好處是甚麼?
UBI鼓勵人們找工作:
許多當前的福利計劃在受益人找到工作時會福利會被取消,有時會使他們的經濟狀況比他們受僱更糟。UBI適用於所有成年人,無論其就業狀況如何,因此接受者可以自由地尋求額外收入,而大多數人都這樣做。
UBI減少了官僚主義
沒有附加條件的覆蓋範圍,確定誰符合條件更簡單,管理福利的成本大大降低。
UBI增加了工人的討價還價能力
因為有保障的無條件收入使他們能夠對剝削工資和濫用工作條件說不。雇主不能把工人逼迫得太過分。
UBI增加了創業精神
因為提供了公司早期創業維艱時期的基本需求,並在企業失敗時充當安全網。還為您提供更多的消費者,因為每個人都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羅斯福研究機構發現,UBI將創造460萬個就業崗位,並使經濟持續增長12%。 UBI 將成為新技術,創業和創造力的最大催化劑。
(併入“UBI改善身心狀況”)
UBI幫助人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研究表明,處於經濟不安全困境的人的認知能力降低,長期資源「稀缺」,大腦在能量不足的情況下就會全力支持「生存」的這個行為,使得其他的感知能力下降、長期規劃的能力喪失。
大腦灰質的多寡與社經地位層呈現正相關,大腦灰質較多,不只在情緒穩定上較好,記憶與學習能力也會較高。貧窮並不是因為笨,所以才做出爛決定,而是因為身處在任何人都會做出爛決定的情境中。
UBI改善身心狀況
隨著經濟安全的提高,人們不太容易出現心理壓力,精神疾病和自殺行為。在加拿大進行的UBI實驗中,住院率下降了8.5%。因為它減少了匱乏感,貧困和金融不安全的狀況,而這些問題,正是數百萬人的主要壓力來源。
UBI增加藝術品創作、無償志願者
非營利性工作和照顧親人,對於市場性不高、沒有太多市場獲利的勞務、義工志願服務工作,能夠以全民基本收入繼續支撐熱情。
UBI提高了勞動力市場的效率
只有少數的勞工,會被困在一個不合適的工作崗位上。國民生產力將得到提高,因為人們將能夠尋求高品質的工作,並對這樣的工作感到滿意。
UBI實施能夠減少家庭暴力
虐待兒童,經濟壓力和衝突源來改善關係。它確保每個人都對自己的未來有一種樂觀的感覺,並具有擺脫虐待關係的流動性。
令人驚訝的是,穩定的資金來源可以改變人們的生活。如果我們採用普遍基本收入並使其成為現實,我們可以在美國體驗它,現在是人類歷史上最富有,技術最先進的社會。是時候投資於我們每個人了。
想像一下,不論你的生活收入現況,這一千元都是額外給你,你將如何?生活會怎樣改變?
6. 有任何證據來支持全民基本收入嗎?
自1998年以來,共發表了461篇關於該主題的研究論文。你可以在這裡閱讀到更詳盡的文字。在過去的50年裡,已經研究了30多個現金轉移計劃。
以下是許多成功的實驗案例: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的“Mincome”實驗(減少住院治療,減少工作時間)
納米比亞大型試點項目(減少犯罪率,減少輟學率和改善健康狀況)
直接給肯尼亞(增加資產和營養,不改變毒品或暴力)
在這裡查看它們。
數據很清楚 – 給人們錢可以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但暫時把這些數據放一旁, 為自己思考一下。如果每月可額外增加1000美元,你會做什麼?你的家人和朋友會做什麼?
全民基本收入將確實使我們的社會變得更好, 我們需要勇氣跨出去和並願意關懷及投資在每個人身上。
7. 從來沒聽說過全民基本收入這是從哪裡來的想法? 有那些人支持?
早在1918年,UBI和類似的現金計劃在工業革命期間就開始在20世紀中期開始發展。隨著發達國家的生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多,這一想法重新浮出水面,得到許多諾貝爾獎得主,如米爾頓弗里德曼和FA哈耶克。
20世紀60年代,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與超過125位大學的1000多名經濟學家一起給予了他們的支持,他們簽署了一封致尼克森總統的請求收入保障的信。
1970年,尼克森總統通過了美國眾議院,將保證收入下限的想法推入了一項法案。它在參議院被杯葛,因為民主黨尋求更高金額的保障收入。
今天,這個想法得到了馬克扎克伯格,羅伯特賴希,伊隆馬斯克,比爾格羅斯,理查德布蘭森,Ta-Nehisi Coates,Noam Chomsky,保守派卡托研究所以及許多其他人的支持。
全民基本收入並不新鮮 – 這是一個古老的想法,只是現在時機到了!
(註解:關於卡托研究所的理念深扎於約翰·洛克和亞當·斯密的古典自由主義傳統。卡托的學者經常從許多不同哲學和宗教的角度來探討各種議題,舉例而言,2005年一本由卡托的貿易政策研究部門學者Dan Griswold發行的小冊子,便從基督教的觀點申揚個人自由的立場]。卡托研究所的政策分析家Will Wilkinson也曾主張以綜合哈耶克與約翰·羅爾斯理論的方式來替自由原則辯護。
三名諾貝爾獎得主的學者對卡托研究所的理念有特別深刻的影響,米爾頓·佛利民首先提出了教派自由選擇制度(School choice)的概念,之後便成為卡托教育自由中心一直提倡的政策。佛利民也影響了卡托研究所在其他許多議題的立場,包括了貨幣主義以及停止徵兵和反毒政策的理論。弗里德里克·哈耶克所提出的自願秩序概念以及強調價格機制的重要性也對卡托研究所的許多學者有深刻影響。詹姆斯·M·布坎南在公共選擇學派上的理論也影響了卡托研究所對政府的各種計畫和政策提出的深刻批判。)
7.2 哪些人支持全民基本收入?
小馬丁·路德·金(Martin Luther King Jr.,1967):“我現在確信最簡單的方法將證明是最有效的 – 解決貧困問題的方法是直接通過現在廣泛討論的措施來廢除它:這個方法就是保證收入。”
理查德尼克森,1969年8月:“我建議的是聯邦政府在每個無法照顧自己的美國家庭的收入 – 無論在美國哪個地方都可以生活。“
米爾頓弗里德曼(諾貝爾經濟學家),1980年:“我們應該用現金的單一綜合收入補充計劃取代不具效益的特定福利計劃 – 所謂的負所得稅。 這將使我們現有的福利制度如此低效率和不人道地做得更有效和人道。“
8. 我們為什麼現在需要全民基本收入呢?
光是卡車司機就是29個州中最常見的工作,有350萬司機 – 其中94%是男性 – 還有1200萬工人在全國各地的物流中心和車站提供駕駛服務。當自動駕駛開始後,會發生什麼事?
我們正在經歷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經濟和技術轉變,我們的現存架構無法跟上。 如果沒有全民基本收入,隨著越來越多的工作由軟體程式,人工智慧和機器人去執行,我們將看到就業機會正在萎縮及大量流失。
當人們沒有錢可消費時,市場便不能正常運作。普遍基本收入是幫助人類當今社會,度過人類歷史上最大的自動化浪潮轉變的關鍵一步。
有關我們為什麼需要全民基本收入的詳細說明,請閱讀楊安澤的書「正常人的戰爭」。
9. UBI會對經濟產生怎樣的衝擊?
這是因為人們有購買力會促進經濟發展,特別是當這些人需要錢並且花掉錢的時候。想像一下密蘇里州的一個小鎮,有5000名符合條件的居民。 每年一年12,000美元的全民基本收入,將為社區帶來額外的 6,000萬美元的額外收入,其中大部分將在當地的市場、商店、餐館消費,促進經濟繁榮。
然後再想像一下,在全美國各城鎮的每個社區,無論大小,都發生相同的情況,就是人人在當地的商店、餐館消費。這麼一來,各地的社區將擁有充滿活力的地方經濟,創造更多僱傭需求並開闢新的業務,創造更多就業機會。
10. 不會造成加劇通貨膨脹嗎?
一些公司可能會因為擁有更多購買力的人來提高價格,增值稅也會略微提高價格。但是,公司之間仍然會存在競爭,這會使價格受到抑制。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將繼續降低允許這樣做的大多數商品的價格(例如,服裝,媒體,消費電子產品等)。
我們目前經歷的主要通脹是由於政府監管或不適用而未實施自動化的部門 – 主要是住房,教育和醫療保健。真正的問題不是全民基本收入,而是技術和自動化是否充分容許降低不同行業的價格。(目前主要造成貨價上揚價格居高不下主要是房價教育和醫療)
通貨膨脹的原因是由於政策執行不彰,以及一些傳統產業來不及轉型所造成的,全民基本收入不會引起未來的通貨膨脹,而是依據未來自動化程度是否能夠舒緩,這些目前價格花費居高不下的項目才有辦法讓價格下降,這靠市場供需和政策來解決的問題 。
譯者註: 全民基本收入的美國財源是以現行社福預算加上增收百分之十的加值稅,台灣則是以貨幣寬鬆政策來發放,這筆錢發放之後是國民的生活消費,自然會回到市場以消費稅方式回流政府國庫,不像是國家舉債蓋蚊子館後就空在那裏成為無用的呆帳。
11. 人們不會將錢花在毒品或酒精這些蠢事上嗎?
當人們擁有更大的經濟保障時,決策已被證明有所改善。 為人們提供資源將使他們能夠做出更好的決策來改善他們的處境。 正如荷蘭哲學家羅格布雷格曼所說,“貧窮不是缺乏品格。 這是缺乏現金。“
12. 人們不會就此停止工作了嗎?
在楊安澤的政策中,每個成年人每年只能獲得12,000美元。 這幾乎不足夠在許多地方生活,當然也不足以完全負擔或更優渥的人生享受。 為了有意義地提升生活品質,人們仍然得需要出去工作,賺取更多的收入才行,基本收入僅能維持最基礎的生活保障。
13. 大城市不是比鄉下地區物價更高嗎?
人口普查局顯示,美國人正處於有記錄以來最低水平的州之間,導致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停滯不前。 搬家需要大量的資金預付款,而美國人則越來越需要現金。 隨著人們尋求新的環境和機會,UBI將使人們和家庭更具移動性,並改善勞動力市場的活力。
UBI將使許多社區復興且活力繁榮,因為人們在某些地區以較低的成本即可維持生活,因此不會搬遷至物價更高的大都市。
14. 為什麼你連富人也給予全民基本收入?
譯者註: 之所以不排富 是因為富人收到全民基本收入會因為增值稅制上的設計又繳回國庫
富人的消費購買力強於是稅繳得多
與其設定收入門檻透過官僚管理 不如一次去除
15. 我們難道不能重新給失去工作機會的人職能訓練就好了?
許多面臨失業風險的勞工,已經是年過半百的中年人,不具備強壯的體力及新技能,當中許多人邁向衰老且有身體上的病痛,再培訓將很困難,許多雇主更願意僱用身體力壯的年輕員工。
科技進步底線的突破一直往前 – 當有人通過再培訓計劃時,他們接受再培訓的工作內容,可能已經被新技術淘汰或轉型自動化。科技將越來越進步。任何再值得培訓的領域也很難追趕得上科技發展。如果大賣場關閉,零售人員會接受再培訓嗎?改行當客服人員怎麼樣?
雖然培訓計劃是一個好主意,但我們應該承認,即使我們知道工作被科技取代正在發生,在歷史上也創新高。在一系列行業中重新培養求職人口是不現實的,無法解決新技術造成人力被取代的問題。
譯者註:
機械化的程度遠超過人力能夠追上全年無休的穩定性
機械化的程度涵蓋範圍是雇用人力無法承擔的
人力需要福利保險休假 試圖以人力跟機械產能拚搏的思維已經落後了
16. 我沒看到機器人啊 太早了吧?
我們正處於自動化的第四波。 自2000年以來已經取代了400萬個製造業崗位,自動駕駛的大卡車已經在科羅拉多州遞送貨物了。 十分之一的美國工人從事零售業。
如果我們再等下去,我們就會來不及了。「平價醫療法案」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完全生效。 在失業危機全面展開之前,現在是讓全民基本收入成為現實的時候了。
有關勞動力和技術趨勢的更多信息,包括機器人如何在這里以及如何替換工人,請閱讀楊安澤於4月3日出版的“正常人之戰”一書。
譯者註: 以管窺天,太多人還未經歷親眼見到科技進步對人類生活的影響,當我們說機器人來了, 腦海只有科幻電影中的景象,很難與現實連結。
17. 如果全民基本收入這麼完善 為什麼到現在還沒有?
我們還沒有這樣做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寧願給富裕的公司提供資金,並希望他們能夠產生涓滴效應 ,我們對企業的信任比自己更多。 這是我們必須改變的。 我們必須賦予我們的人民權力,並從每個人和每個家庭重建我們的經濟。
18. 這會導致大量移民湧入美國嗎?
美國對公民身份的資格有很高的要求,這也並不是什麼新聞。 的確,在UBI到位的情況下,對公民身份的需求可能會增加。 但是,只有公民才能獲得UBI,而美國公民的獲取程序,堪稱世界上最耗時且最嚴格。 UBI將使美國公民身份更具有價值實質意義。
19. 這不是社會/共產主義嗎?
UBI 不是共產分配制的那種玩意,實際上,UBI 非常適合資本主義,預計八年內經濟將增長2.5萬億美元。
實際上,UBI對於自動化浪潮和結構性失業所引發的危機之下,能夠繼續維持資本主義運作是必要的。 市場仍然需要消費者購買企業生產的商品。
全民基本收入是資本主義,是人們不會跌落的一個經濟安全網。
20. 雇主不就開始少付薪資了嗎?
自1973年以來,企業生產率提高了72%,但美國的工資僅上漲了9%。 UBI 將權力交給人民 – 用一致的無條件現金來支付他們的生活開銷,美國人將能自由選擇可接受的薪資待遇及求職條件。
有了基本收入,人們自然會去做想做的工作 – 比如做家教,運動員或藝術家 – 可能收入不高。 但是,人們不想做的工作實際上必須支付更多薪水,因為我們不一定得接受這份工作才能生存,如果雇主給的薪水太少,可能會請不到人。